从台北到北京
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/ 宫铃
9787505728028
¥10.00 ¥32.80
九成新 文学艺术
一个台湾女子关于两岸最真挚的情感解读,让13亿大陆人真正了解台湾人民的心声
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亲笔题写书名并作序
邱毅(台湾“立法委员”)、封新城(《新周刊》主编)、鄢烈山(《南方周末》评论员)、邹明(凤凰网总编辑)、师永刚 (《凤凰周刊》主编)等倾情推荐
随书附赠“台湾印象”精美画册
台湾,在地图上遥远,书里很近;在影像间熟悉,却始终更像个传说。她明明白白存在,又清清楚楚地不同。她与大陆就像一个原点的两条射线,已在渐行渐远的轨道中走过了太多不同的风景。失却相同乳汁的同胞,还能否仅靠着血脉的连接亲切如初?剥除了好奇和想当然的猜测,我们究竟用过多少心力和情感,去贴近她的心跳呢?
《从台北到北京》会带你走进台湾,更会带你走近台湾人——在此你几乎可以触摸到一个台湾女子梦的蒙太奇。她穿越过现代的北京和前世的北平,在陌生和出离中惊醒过,在残酷与伤害中破灭过,又在友善与希望间涅槃,成就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圆满。
或许当你意识到所谓“不可分割”不只是生硬的口号,更是两岸人心灵相通后的柔软与坚定时,才能体会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情怀吧。大陆与台湾的联通,原本就不是一个海峡的距离,而是你,和另一颗心的距离。
宫铃小姐这本书,述说了她作为外省人第二代那种无根、无奈而又期待的心情,进而引发她更细腻的观察、比较两岸各地方文化上的差异,整理了两岸间观念与习惯上的不同,实质上也解释了两岸交流间,若干争议背后的深层因素,非常发人深省。字里行间,道不尽做为“外省籍”台湾人的骄傲与委屈,更化不完两岸六十年来的恩怨情仇。
——台湾亲民党主席 宋楚瑜
“胡同台妹”宫铃以其媒体人敏锐的观察,加上多年在大陆工作与生活的经验,以其女性的细腻与多情,将许多生活周遭的小故事对比了两岸的不同思维,不但有趣,更能平易近人地让我们感受到彼此的不同。两岸的未来势必会更加往来热络,透过这本书能够让我们更清楚彼此的思维模式,进而彼此理解体谅,这是一本真正促进两岸交流的好书!
——台湾“立法委员” 邱毅
“这是一本关于距离的书——不是从台北到北京,而是从北平到北京。这是一本关于梦境的书——梦里是北平,醒来是台北,或者北京。胡同台妹的书让我心酸——她寻访大陆时总是与梦境衔接不上,而我站在台北街头时却感慨中国原来在这里。”
——《新周刊》主编 封新城
“胡同台妹”是我们大陆人的一面镜子。让我们看看,对同一件事,对同一片景,不同社会环境中长大的她,如何思维、如何评论,以加深彼此的理解与认同。如果两岸读者如作者所愿“彼此都能以一种不同的角度重新看对方,更重要的是‘看自己’”,将有益于台海两岸官民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的良性沟通,共享现世太平,共铸现代文明。
——《南方周末》著名评论员 鄢烈山
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亲笔题写书名并作序
邱毅(台湾“立法委员”)、封新城(《新周刊》主编)、鄢烈山(《南方周末》评论员)、邹明(凤凰网总编辑)、师永刚 (《凤凰周刊》主编)等倾情推荐
随书附赠“台湾印象”精美画册
台湾,在地图上遥远,书里很近;在影像间熟悉,却始终更像个传说。她明明白白存在,又清清楚楚地不同。她与大陆就像一个原点的两条射线,已在渐行渐远的轨道中走过了太多不同的风景。失却相同乳汁的同胞,还能否仅靠着血脉的连接亲切如初?剥除了好奇和想当然的猜测,我们究竟用过多少心力和情感,去贴近她的心跳呢?
《从台北到北京》会带你走进台湾,更会带你走近台湾人——在此你几乎可以触摸到一个台湾女子梦的蒙太奇。她穿越过现代的北京和前世的北平,在陌生和出离中惊醒过,在残酷与伤害中破灭过,又在友善与希望间涅槃,成就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圆满。
或许当你意识到所谓“不可分割”不只是生硬的口号,更是两岸人心灵相通后的柔软与坚定时,才能体会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情怀吧。大陆与台湾的联通,原本就不是一个海峡的距离,而是你,和另一颗心的距离。
宫铃小姐这本书,述说了她作为外省人第二代那种无根、无奈而又期待的心情,进而引发她更细腻的观察、比较两岸各地方文化上的差异,整理了两岸间观念与习惯上的不同,实质上也解释了两岸交流间,若干争议背后的深层因素,非常发人深省。字里行间,道不尽做为“外省籍”台湾人的骄傲与委屈,更化不完两岸六十年来的恩怨情仇。
——台湾亲民党主席 宋楚瑜
“胡同台妹”宫铃以其媒体人敏锐的观察,加上多年在大陆工作与生活的经验,以其女性的细腻与多情,将许多生活周遭的小故事对比了两岸的不同思维,不但有趣,更能平易近人地让我们感受到彼此的不同。两岸的未来势必会更加往来热络,透过这本书能够让我们更清楚彼此的思维模式,进而彼此理解体谅,这是一本真正促进两岸交流的好书!
——台湾“立法委员” 邱毅
“这是一本关于距离的书——不是从台北到北京,而是从北平到北京。这是一本关于梦境的书——梦里是北平,醒来是台北,或者北京。胡同台妹的书让我心酸——她寻访大陆时总是与梦境衔接不上,而我站在台北街头时却感慨中国原来在这里。”
——《新周刊》主编 封新城
“胡同台妹”是我们大陆人的一面镜子。让我们看看,对同一件事,对同一片景,不同社会环境中长大的她,如何思维、如何评论,以加深彼此的理解与认同。如果两岸读者如作者所愿“彼此都能以一种不同的角度重新看对方,更重要的是‘看自己’”,将有益于台海两岸官民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的良性沟通,共享现世太平,共铸现代文明。
——《南方周末》著名评论员 鄢烈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