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美术史
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/ 王朝闻
9787303113606
¥3,550.00 ¥320.00
全新 文学艺术
《中国美术史(第1卷·原始卷)》主要内容简介:美术史的编写过程,也是对史料重新研究的过程。尽管存在时间和学术水平的限制,但我们力求对新问题有所发现,使我们的认识逐渐接近中国美术史发展的客观规律,有所创造地向读者作出交代,交代自己所掌握的史的规律性,是通过哪些有代表性的现象体现出来的。如果读者能对我们的认识成果提出认真的批评,使我们的认识有进一步的发展,那就有可能创造条件使我们的劳动成果与我们的期待更相接近。
然而,仅用物质实用性来说明石球的功能是不够的。如果石球是直接用绳索捆扎的,那么有棱角的石块更便于捆而且杀伤力更大;如果石球是用兽皮包捆或者是用“投石兜”投射的,那就完全可以由砾石代替。石球恰恰是由砾石打制的。那么许家窑人为什么先将砾石的原形和较光滑的表面都破坏掉,再手持两个石球毛坯对磕制成滚圆的石球呢?为什么不用现成的砾石呢?当然,现代有些原始部落使用的投石索石球也相当圆,但这些原始部族的生产力水平与许家窑人是有着天壤之别的,古人在生物分类学上与现代人还不属于同一个生物亚种。在当时制造石球是相当不容易的,更不要说滚圆的石球。除石球以外,还没有发现当时任何琢打的石器。这表明制造石球所倾注的劳苦和心血比任何石器都大得多。况且,那些大型石球重达1500-2000克,是不可能作投石索的。
民俗学家考察材料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投石索,无论许家窑人使用的是哪一种,其实用价值与劳动消耗之间都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差额。这使我们有理由推断:古人花那么大精力制造石球,除了物质性的实用目的外,可能还受某一种精神力量的支配,甚至是这种精神力量酿成了琢打技术的发明。譬如说,现在有的原始部族还保留着一种工具崇拜,灵石崇拜,或信奉一种护身符,那些大型石球是否也有类似的功能呢?他们会不会把最圆的石球视为神物呢?他们是否相信制造石球的态度越虔敬,石球就越会发挥它的神性而帮助他们猎获到更多的猎物呢?
蓝田等地发现的最古老的石球,其实就是圆形石块。这提示我们猜测:球形石最初可能仅仅是打制石片剩下的石核。或许因为这种人造石核以其形状的规则性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注意,进而被理解为砾石内部某种神秘的东西,球形石的地位才逐渐确立下来。不论石球发生的具体过程怎样,有一点似乎可以肯定:导致砾石蜕化为石球的基本原因既出于实用的目的,也在于满足精神的以及审美的某种需求。
然而,仅用物质实用性来说明石球的功能是不够的。如果石球是直接用绳索捆扎的,那么有棱角的石块更便于捆而且杀伤力更大;如果石球是用兽皮包捆或者是用“投石兜”投射的,那就完全可以由砾石代替。石球恰恰是由砾石打制的。那么许家窑人为什么先将砾石的原形和较光滑的表面都破坏掉,再手持两个石球毛坯对磕制成滚圆的石球呢?为什么不用现成的砾石呢?当然,现代有些原始部落使用的投石索石球也相当圆,但这些原始部族的生产力水平与许家窑人是有着天壤之别的,古人在生物分类学上与现代人还不属于同一个生物亚种。在当时制造石球是相当不容易的,更不要说滚圆的石球。除石球以外,还没有发现当时任何琢打的石器。这表明制造石球所倾注的劳苦和心血比任何石器都大得多。况且,那些大型石球重达1500-2000克,是不可能作投石索的。
民俗学家考察材料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投石索,无论许家窑人使用的是哪一种,其实用价值与劳动消耗之间都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差额。这使我们有理由推断:古人花那么大精力制造石球,除了物质性的实用目的外,可能还受某一种精神力量的支配,甚至是这种精神力量酿成了琢打技术的发明。譬如说,现在有的原始部族还保留着一种工具崇拜,灵石崇拜,或信奉一种护身符,那些大型石球是否也有类似的功能呢?他们会不会把最圆的石球视为神物呢?他们是否相信制造石球的态度越虔敬,石球就越会发挥它的神性而帮助他们猎获到更多的猎物呢?
蓝田等地发现的最古老的石球,其实就是圆形石块。这提示我们猜测:球形石最初可能仅仅是打制石片剩下的石核。或许因为这种人造石核以其形状的规则性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注意,进而被理解为砾石内部某种神秘的东西,球形石的地位才逐渐确立下来。不论石球发生的具体过程怎样,有一点似乎可以肯定:导致砾石蜕化为石球的基本原因既出于实用的目的,也在于满足精神的以及审美的某种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