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卓吾批评本西游记
凤凰出版社 / (明) 吴承恩
9787807297215
¥34.80 ¥62.00
九成新 文学艺术
《李卓吾批评本西游记(套装上下册)》的主要内容是:《西游记》,不管是作为明代四大奇书(《水浒传》、《三国演义》、《西游记》、《金瓶梅》)之一,还是作为明清小说的四大名著(《水浒传》、《三国演义》、《西游记》、《红楼梦》)之一,其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。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的形象不仅为中国人所喜爱,更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。到目前为止,《西游记》已有英、法、德、意、西、俄、日、捷、波、朝、越等十多个语种的译本。《西游记》所描写的唐僧取经的故事,在历史上确实有过,这就是唐代僧人、法相宗创始人、佛经翻译家、旅行家玄奘西行求法的故事。唐贞观元年(627),玄奘上表给太宗皇帝,请求允许他西行求法,但未获唐太宗批准。但玄奘决心已定,乃“冒越宪章”,私往天竺(印度),从长安出发,开始了长达五万余里的西行求法之路。在印度各地访师参学,并参加五年一度、历时七十五天的无遮大会,于贞观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日,返抵长安,受到热烈的欢迎。唐代以后,玄奘取经的故事迅速成为各类文学作品取材的对象,在民间广为传播。晚唐五代的俗讲、壁画,宋金元时的院本、戏文、杂剧、说话等,都有专门描绘或敷衍玄奘取经故事的作品,如院本《唐三藏》,戏文《陈光蕊江流和尚》,杂剧《西游记》、《魏征斩龙》等。而说话艺术中的《大唐三藏取经诗话》、《西游记平话》,更是将唐僧取经的故事推向新的艺术高潮,成为吴承恩进行《西游记》再创作的丰富的艺术土壤。而明代吴承恩所创作的《西游记》,并不是将历代的玄奘西游取经故事作简单的归纳整理,而是进行了伟大的艺术再创造,不仅在文体上有大的改变,而在情节内容、人物形象、主题命意、艺术格调等方面,都有新的飞跃。首先,吴承恩的《西游记》将西行取经故事的主角进行了转换,进一步突出了孙悟空的形象,实现了从重历史故事、以玄奘为主角,到虚化历史、重神话传说、以描写神话英雄孙悟空为重心的历史性转变,从而奠定了使《西游记》成为文学名著的坚实基础。